“我们先上山防火巡查,完了之后走村入户……”5月7日,迎着项脚蒙古族乡第一缕霞光,攀枝花市西区结对帮扶干部、项脚乡副乡长李鉴霖开启了一天的日常工作,这也是他援藏以来的第300多天时光。
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巡查 李鉴霖(右)供图
李鉴霖,中共党员,汉族,今年36岁,攀枝花市西区水利局水利工程运行中心副主任。于2023年7月,前往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项脚蒙古族乡,作为攀枝花市西区结对帮扶干部,任职项脚乡副乡长,开启为期900天的援藏工作。作为一名85后汉族援藏干部,他与项脚乡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项脚蒙古族乡风貌 李鉴霖供图
“感觉像到了世外桃源。”初到项脚乡,看着湛蓝的天空、空旷的山谷、连绵不断的山峦,李鉴霖顿感心旷神怡,坚定要在这里一展拳脚的心随着耳畔的风呼啸而出。
项脚蒙古族乡位于木里县城东部,距县城32公里,全乡辖区面积155平方公里,辖羊窝子村、项脚村、友友坪村3个行政村15个村民小组,乡政府驻地项脚村,海拔2600米,户籍人口886户3592人,居住着蒙古族、彝族、汉族等9个民族。
项脚蒙古族乡风貌 李鉴霖供图
项脚乡是多民族聚集地,想要在这里顺利开展工作的第一个障碍是语言。好在李鉴霖在工作中本就善于沟通,且同事与当地群众十分热情,并没有把他当成外人,这让他在短时间内便掌握了与各民族沟通交流的诀窍,还学会了各民族的日常问候语和交流语言,让其很快就融入了新的环境。“虽然远在他乡,但这里却让我感到很温暖。”李鉴霖说。
参与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李鉴霖供图
走村入户开展排查工作 李鉴霖(左)供图
走村入户开展防返贫监测排查工作 李鉴霖(右)供图
牢牢守住返贫底线
5月的项脚与攀枝花大不相同,气温还不到20度。结束了一早的防火巡查,李鉴霖便马不停蹄到羊窝子村开展入户工作。“阿叔吃早饭了吗?”走进边缘易致贫户马阿伍家,李鉴霖便亲切地比划着与聋哑人马阿伍打招呼。
开展防返贫日常监测帮扶是项脚乡坚持“巩固”与“提升”相结合,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工作之一,也是李鉴霖每日的必做工作。开展监测对象常态化监测和集中排查,进一步提升识别精准性、帮扶针对性,及时化解因疫因病因灾等返贫致贫风险隐患。实行分类帮扶,对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监测户,落实相应帮扶措施;对没有劳动力的,做好兜底保障。
像马阿伍这样身患残疾,仅与女儿相依为命,家里没有什么劳动力的边缘易致贫户,李鉴霖更是加强了日常监测,并采取了医疗保险、个性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社会捐款、发放种羊等相应措施,防止其返贫,牢牢守住返贫底线。
“小金伞”点亮致富振兴路
产业扶贫是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新时代帮扶工作,需要用心用情用力,更要创新思路方法,找准产业扶贫的切入点。
羊肚菌素有“菌中之王”的美誉,其香味独特、营养丰富。人工栽培的羊肚菌具有种植周期短、效益高、见效快等优势,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2023年下半年,为进一步促进项脚乡乡村振兴发展,项脚乡党委政府在多次实地考察调研的基础上,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引进公司,以“农户+公司+合作社”的方式,开展冬季闲置土地可拆卸菌棚种植羊肚菌试点。临时征收闲置土地30亩,村民增收21000元。今年年初,试种的羊肚菌迎来大丰收,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势。
“羊肚菌每亩纯收入约8000元,为当地群众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40人,人均年增收6000元,有效破解群众就业难问题,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动力。”李鉴霖激动地说,小小的羊肚菌已成为项脚乡群众在乡村振兴发展路上又一个新的希望和亮点。
做好攀枝花与项脚乡的桥梁
作为攀枝花结对帮扶干部,自然要发挥好攀枝花与项脚乡的桥梁作用。自到项脚乡以来,李鉴霖便积极协调完成了2023年攀枝花市对口帮扶项脚乡项脚村太阳能路灯安装及饮水蓄水池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5万元,在项脚乡甲尔沟河道区域约5.1公里路程内安装太阳能路灯170盏,为当地15户812名村民提供了夜间出行方便,为当地农业观光旅游发展提供助力。
协调参与项脚乡亮化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李鉴霖供图
同时发挥自己“水利人”的特长,修建蓄水池1个,解决了20户100余村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为农作物多样性种植提供了基础条件。为补充提升项脚乡基础设施短板和人居环境生活水平,成功申报项脚乡羊窝子村的太阳能路灯建设项目。
不忘初心 未来可期
300多天的努力成效初显,让李鉴霖帮扶项脚乡的信心倍增。
“在美丽的项脚乡,我感受到了温暖,我也要在这里传递温暖,为项脚乡的发展添砖加瓦。”对余下600天的援藏,李鉴霖心中已做好了谋划。
决心要在彰显特色上下功夫,用好项脚乡的一方水土,逐步探索形成一条集羊肚菌“种植、采摘、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融合链条,为当地老百姓铺就一条就业增收路,让特色农业产业真正成为撑起乡村振兴的一把“致富伞”。要在联农带农上下功夫,引导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在带动农户、服务农户中发展壮大自己,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地留给老百姓。要继续按照产业促增收、产业兴发展、产业能富民的理念,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上想办法、出实招,带动周边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勇担重任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写好帮扶文章。
主办:中共攀枝花市西区委员会办公室 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攀枝花市西区电子政务建设服务中心 网站标识码:5104030003
网站维护技术电话:0812-5552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