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网站欢迎你!

“三线文化”里的“双拥情”

发布时间:2023-08-29 阅读次数: 来源:西区融媒体中心

三线建设时期,西区是攀枝花开发建设的主战场之一,在一个个建设场景里,都有他们英勇的身影。50年风雨兼程,一批又一批的现役军人和退伍军人,怀揣国防情怀投身这片热土,为西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岁月更迭、时代变迁,面对新的历史使命,西区继续发挥工业基地、能源基地优势,在三线荣光中奏响双拥工作最强音。

聚合三线精神 打造双拥亮点工程

近年来,西区积极探索创新拥军新方法新路子,弘扬三线精神,挖掘红色资源,创新探索“体验式教育培训模式”,以《火红年华》拍摄取景地为载体,打造西区独有的双拥共建示范点,通过参与式教学项目,激励新时代军民在新的起点不忘初心使命、拼搏奋斗。并将双拥文化和元素巧妙融入初心园、习风园等地,展示亓伟、房桂芝、秦克龙等在攀枝花三线建设当中涌现出来的军人、军属的优良传统和光荣事迹,不断增强辖区研学点位的吸引力。

走进位于河门口街道的初心园三线建设双拥共建示范点,沿着浮雕来到了一栋三层红砖小楼,这里曾是区人武部,从建设至今,约有5000余名合格新兵从这里参军入伍。该街道的“退役军人之家”位于小楼的一楼。在退役军人文化展厅、荣誉室里,展出的200余件老物件,向人们述说着每一位退役军人从三线建设一路走来的光辉历程,感受崇尚英雄的浓厚氛围。

“参军”“入伍”到“光荣退伍”,文化墙上的每一个版块都向人们讲述着军人的那段宝贵记忆。

值得注意的是,由西区标志性建筑的缩影和辖区退役军人们军礼照片组成的红色“忠”字牌,展示了他们一朝穿戎装,终生献国防的决心,更是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党忠诚的真实写照。“退役军人是国家撒向社会的英雄”,虽然他们已经退伍,年华老去,但他们依然为地方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今年69岁的秦克龙是西区“最美退役军人”,退伍45年的他依旧尽显军人本色,积极参加社区的网格工作、入户宣传、环境整治、治安巡逻等。他也是西区退役军人“木棉花”志愿服务队里年龄最大的一位队员,河门口街道还以他的名字命名成立了秦克龙调解室,与辖区其他退役军人一起成功调解居民矛盾纠纷10余起,为辖区稳定、和谐贡献了自己一份红色力量。“作为一名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我会继续为人民服务,尽自己的力量把西区建设得更好。”秦克龙说道。

河门口街道供图(左一为秦克龙)

聚力精品项目 构筑爱国主义教育新阵地

西区全方位、多形式开展国防教育宣传,激发全区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政治热情,营造社会各界支持双拥、参与双拥的浓厚氛围。

“红色研学”为主题,建成攀枝花市规模最大、涵盖项目最多、教官团队最专业、军事氛围营造最浓厚的教育基地——陶家渡国防文化研学基地。该基地以三线精神为土壤开展“重温红色之路、心怀感恩之情”研学课程,以国防教育、军旅生活、双拥文化等为切入点,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凝聚、教育、促进青少年爱党爱国,培养团结友爱精神。

聚焦服务提质 营造浓厚双拥氛围

在西区,“军人优先”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注重社会化拥军,将拥军情延伸至辖区各处,续写着精彩的拥军故事,营造了浓厚的拥军氛围。

西区建立“军人退役一件事”工作机制,将退役军人所涉及的退役报到、预备役登记、社会保险转移接续等涉及7个职能部门的11个事项归集到“一件事”综合窗口办理,全面推行“联办窗口受理、后台分类审批”模式。

区退役军人局供图

“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还给我办理了退役军人优待证,‘军人退役一件事’真的很方便!”家住格里坪镇的退役军人苟连富高兴地说道。

今年以来,西区共发放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1330人次175万元;为退役军人推荐岗位300余个,103名退役军人及军属达成就业意向。

区退役军人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西区将继续发挥“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辖区深入拓展优待服务项目,为退役军人、现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包括衣食住行医等生活各方面优待优惠,为西区争创省第十二届双拥模范区贡献力量。

 

审核: 杨鹰   责任编辑: 魏诗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访问量:

主办:中共攀枝花市西区委员会办公室  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攀枝花市西区电子政务建设服务中心  网站标识码:5104030003

网站维护技术电话:0812-5552195

ICP备案编号:蜀ICP备1402682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40302000006号

Baidu
map